夏季孩子溺水怎么急救
夏季溺水多发,据WHO统计,每年全球有450 000人死于溺水。在我国溺水是0~14岁年龄组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儿童溺水死亡率约为8.77/10万,下面来看看夏日儿童溺水怎么办?
儿童溺水
【概述】
溺水是指由于面部及上呼吸道被液体(最常见是水)淹没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的过程。一般将经抢救脱险后存活24小时以上者称为溺水,将被淹后当即死亡者称溺死。
【病因】
儿童和青少年溺水的主要原因为失足跌落于泳池、池塘、江、河、湖、海、水井等处或游泳发生意外。1岁左右婴幼儿溺水的常见原因为由于监护者监护缺失,小儿头部跌入水桶、浴缸等较深容器中。其他原因还有洪水、航船失事及人为伤害等。
1.溺水过程的三种情况
(1)少量水吸入,刺激咽喉及气道,引起喉、气管痉挛,导致呼吸道闭塞而窒息、缺氧,并伴随大量水吞入消化道加重呼吸道阻塞。随着缺氧加重,喉、气管痉挛减轻,更多水和水中异物吸入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影响肺气体交换。这类情况占死亡尸解中的10%~20%。
(2)大量水和水中的异物吸入导致机械性气道梗阻而窒息,此类情况较少。
(3)溺低温水:坠入低于5℃的冷水,可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或室颤,导致心脏骤停。20℃以下冷水淹浸面部,刺激三叉神经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以上过程的结局都是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脑与心对缺氧最敏感,故溺水首先影响脑和心脏功能。严重低氧血症3~4分钟即可昏迷死亡。一般认为常温下心搏呼吸停止4~6分钟,即存在大脑不可逆性损害,即使复苏成功,也将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2.不同水域溺水对人体的影响
(1)溺淡水:大量水分被吸入呼吸道,引起肺水肿。肺内水分迅速经肺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使血容量骤增,血液稀释,引起急性溶血,血中钠、氯、钙离子降低,钾离子升高。高血钾抑制心肌功能,改变心肌应激性,可导致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
(2)溺海水:海水相对人体体液为高渗,氯化钠浓度为3.5%,吸入大量海水后,血循环中大量液体移向肺部,引起严重低血容量、血液浓缩和肺水肿,血中钠、氯和钾离子均升高,血压迅速下降,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3)溺污水:易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4)继发性损伤:溺水后除了窒息缺氧继发的心脑和其他器官缺氧性损伤外,复苏成功后继发损伤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损伤、全身炎症反应、迟发性肺水肿、继发感染、低体温或持续高热等,若不能及时纠正,仍可出现继发性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或遗留永久性脑损伤。
【诊断】
1.诊断的要点
应迅速了解溺水的时间、水温、水的性质(淡水、海水或脏水),获救时意识状态,有无自主呼吸、心率、瞳孔大小及光发射、体温、血压、呼吸道分泌物的量及性质,有无外伤,溺水前有无基础疾病,复苏开始的时间及反应。
2.临床表现
(1)溺水当时的症状:溺水时间越长症状越重。溺水即刻如被救起,一般神志尚清楚,可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溺水1~2分钟水经呼吸道进入肺内可致剧烈呛咳,喉痉挛,窒息。水经食管进入胃内可引起呕吐,呕吐物误吸后又加重呼吸道梗阻和窒息,表现为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呼吸表浅不规则、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和反射减弱。溺水3~4分钟神志不清,青紫,颜面水肿,双眼充血,血性泡沫痰,四肢冰凉,血压下降。常有肺部湿啰音及心律失常。吞入水过多者腹部膨胀。
(2)继发性脑缺氧、脑水肿的症状:谵妄、抽搐、昏迷、视觉障碍、瞳孔和肢体肌张力改变。
(3)继发性心肌损害的症状:脉弱、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奔马律、室颤和心搏停止。
(4)其他器官损害:心脑以外器官缺氧损伤相应表现,如可并发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胃肠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等。体温不升或高热。溺水后常出现低体温(核心体温低于35℃),体温32~35℃即可发生中枢神经抑制;低于30℃可呼吸中枢、心血管功能抑制,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低于28℃可出现假死状态。同时合并外伤,如脊柱、头颅和内脏损伤,出现相应症状。
【治疗】
溺水过程极短,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原则是立即解除呼吸道梗阻,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跳,加强监护,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1.院前急救
(1)水中救生:救助者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安全,其次是救助同伴的安全,最后才考虑被救者的人身安全。救助方法的选择顺序要由低风险至高风险进行,首先选择不下水的救生方法,其次才选择下水救生,同时呼叫专业救援系统和120急救系统。深水淹溺时,营救者应从溺水者背面托起头或拉住胸,保持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游泳将其拖上岸,并应保护好自己,谨防被溺水者缠住。溺水者距岸边很近或坠入冰窟,可用绳索、木棍、衣物等让溺水者抓住拉出水面。冰上救生时,营救人员应趴在冰面上,并在冰洞旁铺上木板。下井救生时营救人员自己应先系好绳索。
(2)现场急救:原则是迅速恢复呼吸、心跳,组织护送医院。若患儿已经严重呼吸障碍或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即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呼吸,而不是首先控水,强调不要因为控水而延误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方法:见心肺复苏条目。口对口呼吸时应先清除口腔内泥沙、杂草及呕吐物等异物。在抢救过程中注意防止误吸、身体保温和复温。徒手心肺复苏无效,有条件时现场气管插管,给氧,开放静脉通道,使用肾上腺素。送往医院途中监测呼吸、心跳,需要时边转运边实施心肺复苏。同时注意脊柱外伤、颅脑外伤的保护和其他外伤的初步处理。
2.医院内救治与监护
所有溺水患儿经现场抢救后均应住院治疗,严密监护,溺水较轻者观察至少6~8小时。现场抢救后呼吸、心跳没有恢复,不管淹溺多少时间,到医院后仍应进行正规心肺复苏。初步复苏成功后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支持:昏迷者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胃食管反流。呼吸不规则或无自主呼吸给予机械通气。肺水肿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
(2)循环支持:包括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低血压可用多巴胺,低心排出量可用肾上腺素。纠正心律失常,室颤可点击除颤或用胺碘酮等药物除颤。
(3)防治脑水肿:头肩部抬高15°~30°。复苏后仍昏迷、循环功能稳定者可给予诱导性低温(34~36℃)疗法,或仅头部低温。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脑水肿者使用20%甘露醇、呋塞米和糖皮质激素。
(4)复温:核心体温低于32℃需要复温,可用体温调节毯,或将输入的氧气、液体加温至37~40℃,或用温热液体灌洗胃,也可采用更快捷的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方法复温。
(5)防治感染:监测痰培养和血培养,有细菌感染证据者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特别注意吸入脏水者有发生全身曲霉菌感染可能,河水或水库溺水者有螺旋体感染可能,及时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6)高压氧治疗:患儿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后即可进行,有利于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能对改善预后有益。
(7)其他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提供足够能量;镇静止惊;大剂量维生素C、E等以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损伤;保护肝肾功能等。
【预防】
1.教育儿童不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戏水。避免单独一人、饥饿、身体不适或饭后立即游泳,避免不适应水温下水。小儿游泳必须有家长陪同。
2.有婴幼儿的家庭避免小儿接触到较深盛水的容器。婴幼儿洗浴时不能脱离监护人的视线。
3.游泳场所必须具备符合规定的预防溺水硬件设施及合格的救生员,配备急救设施。
4加强对不能游泳的开放水域管理,设置危险、禁游泳标志和相应设施。
5.预警洪涝灾害,提前做好转移安置工作。
【小结】
1.溺水是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2.溺水的过程包括喉、气管痉挛,呼吸道机械性梗阻,呼吸心搏骤停,缺氧性器官损害,同时伴或不伴脊柱、头颅、内脏损伤。溺大量淡水可发生血容量骤增、血液稀释,急性溶血和低钠血症。溺大量海水可发生严重低血容量、血液浓缩、肺水肿和高钠血症。溺低温水易发生心血管及中枢抑制。发生溺污水易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3.溺水的现场抢救首先是迅速恢复呼吸与心跳,严重呼吸障碍或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心肺复苏,而不是控水后心肺复苏。
4.所有溺水患儿均应住院观察治疗。住院后心跳未恢复者仍应正规心肺复苏。复苏后的治疗主要为脑复苏、对症支持和器官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