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技能再升级!21天不重样游戏攻略,约吗?
跟孩子一起游戏时,如果孩子哭闹起来,怎么安抚?
上班或者做家务已经耗了很大精力,有没有什么省力点的游戏?
……
带孩子玩:大小一起怎么玩?
对于1岁左右的宝宝来说,多数游戏是需要爸妈陪着的。这些游戏时间里,父母可以是孩子玩耍的“老师”,也可以是“玩伴”,一句话,就是需要亲子双方全身心的沉浸,想这样“妈妈在这里看着你,去玩吧”这样偷懒招,可是不行的哦。
当然,父母也不用“事必躬亲”,精力有限情况下可以本着陪玩总则:跟随孩子,让孩子主导游戏,我们只需要在难度、深度、广度上稍稍进行引导就行。
以敲钉子游戏为例。
难度:如果宝宝喜欢拿个东西敲来敲去,引导宝宝敲钉子,或者拿三个不同颜色的小球放在地上,指定某一个让宝宝去敲,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辨认颜色的能力。
深度:为宝宝当前动作赋予意义。比如宝宝拿个东西到处敲,家长就可以放上音乐,拿出小鼓,鼓励宝宝敲击乐器。
广度:变换花样玩。比如宝宝拿个东西到处敲,可以引导宝宝两手对敲,或者引导宝宝感受不同材质敲击的声音等等。
常见的此类游戏有以下几种,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家宝宝的喜好,变着花样来玩。
1藏猫猫游戏
初阶藏猫猫
妈妈藏起来宝宝找,宝宝藏起来妈妈找!
升级版藏猫猫
-
两只手藏东西(拿一个小玩意能攥拳头握住的,双手合上晃几下放在一只手里,握住,让宝宝猜在哪只手);
-
拿两只小碗扣住物品,换位置,让宝宝猜物品在哪只茶盅之中。
2过家家
和日常生活类场景结合起来的过家家游戏,玩法也很多样。
比如可以借助玩偶、娃娃,和宝宝一起表演吃饭、穿衣、如厕、刷牙等等;也可以模拟一些宝宝见过、相对也比较熟悉的外面场景,比如公交车、停车场、动物园等。
3生活认知游戏
认识蔬菜,水果,这些大人看来是在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在游戏。
多美处于语言爆发期时,超爱“指指指”。我就利用三段式教学方式,和宝宝边玩边学。比如:
· 把苹果放回原地,问宝宝哪个是苹果,宝宝指认。
·家长再问这是什么让宝宝回答。
4自建家庭游乐园
利用家庭的材料设计、搭建游戏场景,让宝宝去自由探索,在探索中延伸玩法。
做个小球童
给多美设计蛋蛋窝(被子圈起一个窝),把家里所有球全倒进去给她探索。
·她往外扔球,我再扔回去;
·她从布帘下往外扔球,我假装被击中;
·利用布帘和球球藏猫猫。
小小冒险家
可以利用家具和球给孩子搭建冒险轨道;用床单给孩子做秋千;用小垫子做山让孩子攀登冒险……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安全!
用爬行垫搭建的斜坡,宝宝很爱爬上爬下
随便一个小垫子就可以在家里进爬山行探险啦
5角色扮演游戏
演绘本
可以演的绘本有《抱抱》、《我一直一直向前走》、《落叶跳舞》、《i am abunny》等等。
多美最喜欢的故事是,小兔子和小熊赛跑,小兔子跑着跑着pia摔倒了,呜呜哭起来,这时候多美就会拿纸巾给小兔子擦眼泪,吹一吹摔疼的地方,再抱起来安慰一下,然后说好,小兔子就可以继续和小熊比赛赛跑到终点。很简单,但她却特别喜欢这个简单的情节,百玩不厌。
置换角色
宝宝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玩置换角色游戏,帮宝宝换换心情,尤其是宝宝生病时候,亲身体验过,这一招很好用呢。
五一出行后,多美回到家开始流鼻涕,因为精神状态良好并且也没有其他症状,我就一直坚持按照普通感冒护理,没有去医院也没有吃药。
多美流鼻涕第九天,奶奶打电话让我回家说多美哭闹不停可能是病情严重了。我回到家时候多美刚停止哭,嗓子哑哑的,见到我回来就赶紧要抱抱,我抱着她跟她说了会话,期间多美一直指耳温枪,我拿了耳温枪帮她量不发烧,她立刻抢过了耳温枪。
于是发生了图片里描述的那一幕。多美挨个给动物卡片中的动物量体温,给动物们看病。玩了好久,晚上正常作息睡觉没有再闹。
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又要拉我去拿耳温枪,还让我给小动物们看病,我才突然意识到,她前一天烦躁的原因应该是因为奶奶的焦虑。奶奶觉得这么长时间不好会不会是别的毛病,从而反复给多美量体温,不知不觉就把这种焦虑的情绪传递给了多美。
意识到这一点,我又赶紧拿来长耳朵兔子开始玩类似的置换游戏(暂停现实,转变角色,让玩偶经历多美的处境以释放焦虑情绪)。
我告诉多美兔子感冒了,打喷嚏,咳嗽,把长耳朵甩来甩去很滑稽,逗的她哈哈大笑;然后和她一起给兔子量体温,假装兔子很抗拒一不小心把耳温枪插进嘴里去了。
多美玩得很开心也一直在笑。当天我上班后她跟奶奶在家一天,都很乖。
经过这一次,我觉得生病时候情绪护理和针对病症的护理真的同样重要。如果生病的宝宝被一种焦虑烦躁无力的情绪包围就会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大人首先要放轻松,认同宝宝的情绪并帮助他合理释放,也可以和宝宝玩置换类假装游戏帮助宝宝理解生病的含义。
6室外游戏
多数孩子一出屋就像脱笼的小鸟,所以带孩子去公园、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健身场、游乐园等都不错的选项。
1、2岁宝宝主要是通过走、跑、蹦来锻炼自己的大动作能力,所以游戏也尽量围绕这三点来玩。
走:上下斜坡,设立目标,体验在各种材质的地面上走路(砖头、水泥、土地)。
跑:追泡泡、追气球、踢球。
蹦、跳:跳台阶,跳绳等等。
陪孩子玩:“围观”也有高质量
这类游戏中,孩子是绝对主角,家长作为游戏配角,可以趁机松一口气,大部分时间只需要静静的看着孩子玩就好。
1专注“工作”的游戏